民间故事

大宁河畔之恋

| 点击:

【www.gdhonghuitai.com--民间故事】

大凡谈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习惯说:山美水美人更美。巫溪山水之美自不待言,巫溪出美女,也几乎是重庆的民间共识。说到人美,外表可以瞬间留下印象,入脑入心,还是要见人见事见情怀。一晃二十多年没去过巫溪了,有种美却一直刻在脑海,成为一抹温馨的底色。

那时,我刚留校不久。暑期,我奉命去巫溪县教师进修校给函授学员面授。从巫山下了轮船,沿着一条小河——就是后来名声大振的大宁河。那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最清澈最透明的一条河流,像一条翡翠玉带拴在巫山云水之间,涓涓而出。小三峡宛如三颗明珠层次分明地点缀其上。

船在沾衣即湿的雾中到达目的地。真不敢相信,我这个刚出门的学子竟受到分管副县长、县教委及学校领导一行人的热烈欢迎。那时,这座小县城还很落后,但很安静,到处是青砖碧瓦旧式院落。

当晚住进修校。学校刚恢复办学不久,自然破破烂烂。长满杂草的操场边,一间黄泥小屋,一床一桌一椅,点一盏黄油灯,算是我的临时寝室。刚收好衣服和书,函授站一位负责人敲门进来,后面一个小姑娘低着头,怯生生地站在门外,手中提着两开水瓶。负责人让她叫“郑老师”,她头也没抬小声说:“郑老师”。我忙着和那负责人谈教学安排,小姑娘已经轻脚轻手地走了。负责人介绍,小姑娘姓张,排行在二,人们都叫她张二妹。她爹以前是进修校食堂临时工,去世几年了。妈有腿病,只能在家守屋,田土都请人种。学校就叫她来学校做临时工。面授期间,学校安排她过来干半个月,就每天早晚烧两瓶水,另外,铲一下坝子里的杂草。

“她读过书吗?”我问。

“她爹在时读过。”

“几年级?”

“初一,也就是爹死那年!”

“今年多大?”

“十七岁。”

函授站负责人走时,天黑了。泥窗外居然有几颗星星,闪动着,像忧郁的眼睛。虽然一路旅行相当疲惫,但我还是失眠了。我在预设她的形象,幻觉自己的奇遇,甚至有些心猿意马。是的,那是容易冲动的年龄,容易纯洁容易同情、容易把阳光洒满大地,把情感投向每一棵小草的年龄。

那时的学习氛围与风气都很好。我给比我年长许多的学员上课,他们并不因此而有一丝不屑,都认真地听着记着,我讲得也很投入。我上的是写作课,讲着讲着,突然发现竹木花格的窗户外有个人在盯黑板,居然是她,张二妹。太阳出来了,雾已散开,把那张贴在窗上的小脸映得通红。我这一打住,同学们都一齐盯住我,然后顺着我的目光,看见了那个窗外的女孩。她红了脸,还看得见补丁的灯草绒单衣。班长站起来冲她吼到:“张二妹,我们在上课呢!”

我走过去,看见她的身后不远处是一筐铲好的杂草,半青半黄的操场在她身后组成一个倾斜的画面。她的眼中含着一丝惶恐,又似乎包着些泪珠。

我说:“你可以进来听。”

“不!”她摇摇头红着脸走了。

下午,我又看见她在窗外听课。

我继续讲着写作课,举例讲到《安娜 卡列尼娜》。安娜的命运,令人唏嘘。她和张二妹当然是不同命运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时代的,然而,在串讲无形的文字时,我逐渐抛掉了小说插图给我的印象,张二妹却老是跃然纸上。我对她寄予了一腔同情与悲鸣。似乎,张二妹也会经历那样困顿、复杂、深刻、自强的人生。

晚上送开水时,她说她也喜欢文学,一听写作就上了瘾。为了听课,她早晨铲好一块草,晚饭后又铲,上午、下午都能听了。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到操场上用手扯了几把枯草。“郑老师,您怎么也来做。”她来了,惊讶地站着不肯过来。“早晨起来锻炼!来,我帮你铲。”她过来了,神情比前两天轻松得多。

“你会吗?”

“我会,我也是农村考上大学的。”

“真不简单!”她笑着说。

从此,那几天,早晨和傍晚我就帮她除草,清理一下周边环境。她依旧抓住窗棂听课。一个星期转眼就到,我面授的课已经上完,另一个老师来接着上另一门,而我又要赶往云南的一个函授点。

临走的早上,漫天大雾。我起得很早,刚开门便冲进一丝潮湿和寒意。约一丈之外,一个人向我走来,是她,张二妹。“郑老师,你要走了,我来送你!”真没想到,她会突然这样大胆、热烈、响亮地说话。夏天的白雾中,她穿着一件红花布短褂,长长的一对辫子甩在胸前。“走吧,郑老师!”她进了屋拎起我的两个包。我无语,一脸通红,跟着她走向白茫茫的只有水声的江边。

江边,分管副县长和校长已经站在那里。我简直激动不已,不知所措。一阵客套之后,我上了船,张二妹再也没有说话,只把包递上船来,就退到他们身后。船开了,雾散了,太阳已君临峡谷之巅。我们挥手告别,张二妹被他们挡住了,但在我的眼中,只有她一个人在送我。那本来简单的、尊重和崇拜式的美丽眼神,被我幻化了,变得柔情万种,缠绵悱恻。那一刻,我觉得大宁河真的好美。也许是误读,但我的心中已存下了无限的眷恋。

有人说,回忆是可以回去的地方。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为了完成一个课题,我今年夏天还会去次巫溪县了。大宁河,张二妹,你们还在吗?

本文来源:http://www.gdhonghuitai.com/content-117-69673-1.html

上一篇:卖兔儿爷

下一篇:民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