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文章

春风骀荡品年味

| 点击:

【www.gdhonghuitai.com--亲情文章】

过年,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就像潜在日子深处的那张巨大的亲情之网终于展开了,这张网藏在人们神经最敏感的区域,一有风吹草动,哪怕一个电话,一个微信都会让人惊慌失措,乱了方寸。尤其是进了腊月,这张网就像网进了大鱼似的,立即活跃起来,鼓胀起来,一根根网绳在神经里绷紧,你不知不觉就成了撑网人。你成了撑网人,收获的却不是鱼;你没有收获鱼,自己却变成了一条鱼被年收获。

说到底,那个盘踞在我们生命深处的根系在渐近渐浓的年味中一点点复活,就像一进了腊月,亲情的网络在我们意识里复活一样,当你还在异乡时,它还被深深地埋藏着,缓缓地往纵深幽暗处延伸……只有当你回到故乡那低矮的茅屋,置身在浓浓的亲情中,回到亘古不变的拜年风俗里,它才会一点一点地显现,你才会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个活跃在根系上的细胞,一个游走在根系上的分子,就像一尾钻进池塘里的鱼,在亲情的爱河中畅游……

春节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倦鸟思归,漂泊在外的游子纷纷背起行囊,归心似箭地奔向家乡,为的是喝上那杯团圆酒,吃上那顿年夜饭。看着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望着一个个窗口透出的暖暖的灯光、飘出的阵阵欢声笑语,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荡漾出层层涟漪……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常常让游子们心急火燎。记得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问:“出门这么久了,你头上仍戴着谁的帽子?”答曰:“故乡的屋顶。”

这篇不足30字的短文曾在我心中掀起了思乡的海啸。是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每个游子的心里,故乡是他永远皈依的宗教。故乡的小河、青山、石板路、炊烟,就连故乡那低矮的茅屋都是可以入诗入画的。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的家。

春节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将四面八方的游子吸纳——再拥堵的旅途,再曲折的道路,再漆黑的深夜,再肆虐的风雪,都挡不住游子回家的脚步。他们如鸟儿归巢般奔向家乡,就是为了吮吸那古老而新鲜的年味儿。正像余光中所言:“再长的旅途也会把人带回家来,靴底黏着远方的尘土。世界上一切桥,一切路,无论多少左转右弯,最后总是回到自己的门口。”

在我的记忆中,过年的几个画面永远铭刻心底——

腊月一到,人们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打扫卫生是一项最艰巨、最烦琐的任务,要把一年中屋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清理一番。然后便开始了年货的大采购,除夕夜的团圆饭,新一年的器物用品,孩子们的新衣服……当家家户户的小屋里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后,人们便洗呀、涮呀、蒸呀、炸呀地忙个不停,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煮肉、炸鱼的香味。

剪窗花,写对联,买年画……这气氛让人们忙得喜上眉梢,不亦乐乎。

瞧!窗户上那一幅幅小小的剪纸,是老百姓在讲述春天的故事。一把把剪刀锃亮映雪,一页页纸张鲜亮凝丹。结满茧花的手在纸中深入浅出,在灿烂的民俗中游刃有余,剪出三阳开泰、四季平安,剪出五谷丰登、吉祥安康。

看!墙壁上那一张张喜气的年画,是人们描绘的太平盛世。冰雪将山河琢成一帧玉雕,人们却用热腾腾的期盼,让每一面墙壁都闪烁出诗意的光芒,荡漾着民俗的温暖。

品!那一副副红对联,饱蘸着浓情和希冀纵笔挥毫,一横一竖浸染着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一撇一捺跃动着唐诗宋词的韵律。春联是辞旧迎新的桃符,为人们刷出了一道崭新的起跑线。春联是增福添彩的宣言,将人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染透红红的纸张。红红的对联和大大的福字飘出糨糊的味道,是那么熟悉和亲切。

赏!院落里那一个个硕大的中国结,一缕缕红丝因情交织演绎着智慧,万千个祝福因爱变幻灿烂着民俗,一分静美的心意、一片祥和的氛围,一种似水的感动、一个由衷的祝福,每一个扣都紧系着团圆的眷恋,每一个结都牵动着远方的脚步。

最能营造春节氛围,也最能体现春节元素的是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饺子是春节的主题曲、关键词,是春节这首抒情长诗的诗眼。

饺子是春节的吉祥物,因其形状像银元宝,民间便有了春节吃饺子有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滚来”之意,寄托着人们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和对新的一年的虔诚祈望。

春节,一个春天的节日,所有的期盼都从这里播种。春节,一个春风的节日,所有的力量都从这里聚集。春节,一个春光的节日,所有的一切都从这里温暖。春节是一团春天的圣火,是中国人关于春天的图腾。因为我们对逝去的岁月无限珍惜,所以,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的辞旧迎新的盛大仪式。短暂的团聚、畅饮、休憩之后,必定是又一次艰辛而又壮阔的远航。

在这年复一年辞旧迎新的仪式中,我渐渐懂得了:一个人既要能过浓艳、绚丽、轰轰烈烈的生活,又要学会过洗尽铅华、清雅素洁的日子。山水做伴,日月掌灯,填词作画,抚琴读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饿了采思念为食,累了枕回忆而眠,将凝重的岁月,过得素简、清新……

本文来源:http://www.gdhonghuitai.com/content-78-94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