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

纳凉入诗情趣浓

| 点击:

【www.gdhonghuitai.com--五言诗】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鸣蝉聒噪,酷暑难熬。古代没有电风扇和空调,那么古人采用什么方式避暑呢?阅读古代文人笔下的一些纳凉诗,可以找到其中的答案。

炎炎夏日,夜晚常常睡不好觉,因而古人也有午睡的习惯。唐代柳宗元在《夏昼偶作》一诗里说:“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该诗描写了诗人临窗在茶几上乘凉午睡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闲适、惬意的心情。宋代苏舜钦在《夏意》里写道:“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小院深深,曲径通幽,诗人卧于竹席之上,隔帘闲望榴花,安然入睡,不知不觉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听到小院里黄鹂清脆婉转的鸣叫,倍感清静、悠闲。

室内燥热难当,户外是乘凉最理想的去处。古人喜欢到水池边、大树下、深山里乘凉,在大自然的静谧中寻得一片清凉和安逸之境。宋代陆游在《桥南纳凉》一诗中吟道:“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在酷热的夏夜,诗人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来到村外的桥边纳凉,在莲池边的一株柳树下支起小床。这里月色明媚,晚风轻拂,船上悠扬的笛声萦绕水面不绝于耳;池中盛开的莲花幽香四溢,沁人心脾。置身于这般月白风清、诗情画意的美妙夜色中,自然会感受到别开生面的凉爽和快意。宋代梅尧臣在《中伏日妙觉寺避暑》写道:“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诗人写禅房花木葱茏,长廊曲径幽深,微风绕屋,凉意拂人,到此消暑,使人凉意骤生,品茗纳凉,烦热顿消。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暑热难耐的夏日,保持心气的平和亦不失为一种消夏避暑的途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消暑》一诗中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对此,宋代诗人温革亦有同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夏夜追凉》中说:“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诗人常在夏夜闲步庭院,此时夜深气清,清则心静,静中生凉,个中意趣,令人回味无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现代人的条件自非古人能比,有空调和电风扇调节气温,舒适无比,今人很难感受到古人纳凉时的那种愉悦心境。在夏日里细细品读古代的这些纳凉诗,似有丝丝凉意随之而生,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本文来源:http://www.gdhonghuitai.com/content-84-65534-1.html

上一篇:漫步东坡赤壁

下一篇:石榴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