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

走进戴家湾传统村落

| 点击:

【www.gdhonghuitai.com--爱国诗】

戴家湾是一个自然村落,风景秀丽,位于团风县中西部的神仙寨东山脚下。着名爱国将领方本仁的私家住宅——方本仁庄园就坐落在这里。湾内仍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民房。这些民房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分别有清中晚期祠堂、寺庙和明清时期山寨等具备传奇色彩的一批特色建筑。

从团风县城出发,沿318国道由东南方向前行17公里处,有一座沙河图桥,大桥北侧有一条清澈的小溪,顺着小溪东岸的通村公路行约4公里时,一棵双人合抱的老樟树便映入人们眼帘。这棵老樟树是戴家湾地标。绕过这棵树,在阳光映影的树林外,宏伟的方本仁庄园便呈现在人们面前。

方本仁庄园东面约300米处,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徽派建筑——方氏享堂。享堂的四周是错落有致,依山前开阔地而建的居民房。居民房的西边有一山,名神仙寨,与戴家湾古村落隔小溪而呼应,仿佛是戴家湾古村落的肩膀和屏障,也是历史上承载着抵抗外侵、抵御天灾的避风港。

神仙寨山上,寨墙斑驳,依稀诉说着过去几百年来的风风雨雨。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无论环境如何改变,这里的山与水、屋与人、城墙与树林、古朴与现代、传统与传承都是那么的天人合一,那么的自然协调,那么的让人赏心悦目。同时也给戴家湾古村落带来神秘色彩。

据《黄冈县志》及《戴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戴氏祖先戴兴夫妇从江佑(今江西省)迁居于此,在此开荒破土,繁衍生息。其子孙在此修塘筑堰,圩田造林,至今已二十九世,因戴兴夫妇勤劳善良,人丁兴旺,戴家湾因此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戴家湾村主要有戴、方、周三姓人家。

1880年,着名爱国将领方本仁出生在这个小村庄里。方本仁就任江西督军期间,于1917年开始动工兴建庄园,1919年建成。庄园地处戴家湾东南约300米的平缓坡地,地势北高南低,占地面积共27.8亩,建筑面积2.8亩,水池占地0.7亩。

庄园平面略呈抹角长方形,围墙东、南、西、北四方均开门,南面为正门。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门房、中心主道、月池、石拱桥、主体建筑和竹林,庄园内还分布有岗楼、花园、厨房、马房、磨房等附属建筑。

走出庄园,隐约可见庄园东城墙上留存着的抗战初期红四方面军的朱砂字迹,上书“团结抗战,团结建国,反对反共,反内战”、“农民要翻身,加入中共军”等标语,是鄂东地区仅存的抗战时期标语。

如今,城墙外的松、柏、樟、枫树成林,村间小路蜿蜒通幽,其间东北及东面各有一池清水塘。树影映水,阳光在头顶婆娑,显得如此安静而和平。方本仁墓就在庄园背面祖山上的松柏之中。

城墙东有片竹林,竹林外便是方氏祠堂,建于清末,祠堂坐北朝南,一共三幢。影山顶式,中设两天井,青砖墙,抬梁式木结构。黑布瓦覆顶。祠堂内尚存雕花构件,柱础石质坚硬,花纹精致。祠堂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被日本人烧毁过一次,后复建。

戴家湾西,隔溪相望有座山叫神仙寨,海拔不足300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寨墙有2至4米高的。有资料介绍说,神仙寨是1854年为防备太平天国石达开部,由当地官吏、豪绅所建。

神仙寨的南部有个龙泉寺,当地有首歌谣唱道:“鹅公包,剁千刀,神仙寨、个个在。”据传,太平天国失败后,有两拨志士分别藏在位于马庙镇肖石坳村鹅公包的洞中和神仙寨的龙泉寺中,结果鹅公包洞中的志士被清军发现并杀绝,藏于神仙寨龙泉寺的志士得以幸存。

龙泉寺依山势由南向北中轴线布局,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重修,建筑群落差达35米,依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寺内尚存许多明清时期的寺庙建筑构件,以石、木为主。站在神仙寨山顶,戴湾村古朴、宁静、唯美的画面尽收眼底。小山村山清水秀,和谐宁静,自然与人的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淡墨山水中国画。

本文来源:http://www.gdhonghuitai.com/content-93-64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