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精选5篇

| 点击:

【www.gdhonghuitai.com--民间故事】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短古代民间故事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篇1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药王孙思邈流传下来的故事中带着神话色彩,与龙有着一些渊源;唐伯虎作为风流才子用自己的智慧巧判鹤犬案。想具体了解这些故事吗,让我们通过下文来进一步了解。

“药王”孙思邈和龙的传奇故事

药王孙思邈与传说中神乎其神的龙渊源匪浅,我们常说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成语,据说就源自此处,而且很逼真的建筑,来形象地表现这一成语的与药王孙思邈的渊源。

记得第一站的药王山,到登上药王大殿时,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传奇故事。

药王大殿内供奉着自然是药王孙思邈,两边站班的,一如既往的是尉迟敬德和海龙王,神态威武庄重。

就在这里,奇幻的地方出现了,药王塑像身后竟然有个洞,现在已经封锁,不让游客穿行。

据当地人介绍,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场黄堡镇,洞长有40里呢。每逢二月二人们都来药王大殿烧香,烟气竟能从后洞冒出,留下“前洞烧香,后洞冒烟”的民谚。

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龙穿洞”。

闻此名,便知与龙脱不了干系。

关于此洞的来历,当地人继续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传说。

当年药王孙思邈曾在路上遇见龙,给龙诊过病,龙化作老人家前来找他诊治,由于龙得病异常,需要龙显出真形,方能给它治疗。

忽听天空中隐隐约约地响起雷声,龙正要现出真身。药王并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声对龙说:“我们这一带的人都没有见过龙。瞧见你的怪模样,会把人们吓坏的!”

于是,龙缩回了头,在云里面说:“那怎么呢?”

药王说:“这样吧,你先想办法到我家里去。”

过了一会儿,乌云徐徐落在了山腰。

孙思邈刚刚走进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一声,院中石壁上出现了个大洞,洞中伸出了那个龙头。

龙笑嘻嘻地说:“我从没有人烟的后山山脚穿到了这里,身子都藏在山里面,不会惊吓人们了吧?”

药王急忙开始给它诊病。这时隔壁邻居偷偷看见此情景,这位邻居一直对龙心生好奇,于是找来纸笔,照着龙的模样开始画了起来。

龙喝了药王配制的药后,感觉好了很多。但是,也察觉到隔壁有人偷看,于是,道谢后就飞走了。邻居的画也只画了一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典故据说就来源于此。

后来,龙听说药王孙思邈要在耀州五台山(今药王山)修成正果,它为了报答诊病之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当时治病留在后山的洞中,钻了一孔四十多里长的石洞,帮助药王于农历二月初二赴位成果。

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每年二月二药王山,上山赴会朝庙,烧香吊表。太玄古洞还原样保存着,药王与龙的传说也流传下来。

唐伯虎巧判鹤犬案

相传明代弘治年间,身居南昌的宁王锋芒毕露,乘机扩充势力,一时权势显赫,令人咂舌。孝宗皇帝为安抚宁王,特赐一只仙鹤送入宁王府。宁王大喜,便派专人精心饲养,日夜照料,深怕仙鹤遇到不测。

一日,风和日暖,春光明媚,专门饲养仙鹤的仆人看见仙鹤情绪不好,便亲自陪鹤上街游逛。谁料就在他们路过东门时,突然从一家老百姓住宅蹿出一条黄狗,径直朝仙鹤扑去,一口咬住了仙鹤的翅膀。仆人吃惊不小,情急之中,奋身扑向黄狗,经过一番搏斗,终于救出仙鹤,但是为时已晚,仙鹤的翅膀已被黄狗咬伤,鹤羽中微微透出一片殷红。仆人见势不妙,赶忙抱起仙鹤,跑回府中。

此时,宁王府内,一群闲得无聊的食客正在谈天论地,看见仆人抱鹤而归,便围观而至,从中挑唆。一些好事之徒,还亲自拟了状词:“鹤系金牌,系出御赐”、“要求处死狗的主人”。硬是逼着仆人把诉状递到了南昌府。

且说南昌知府王大人是位清官,看了状词之后,心里忐忑不安,觉得告状人来自宁王府内,权大气粗,状词又言及皇帝金牌,不敢不受理此案。但转念一想,是狗咬伤仙鹤,主人并不知晓,若因此被判罪,实乃无端蒙冤,于心何忍?想来想去,一时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恰在此时,一位府吏来报,说是江南才子唐伯虎来到南昌,因其深慕大人博学清廉,想求一见。知府大人一听,喜出望外,忙令府吏将唐伯虎请进府衙。二人相会,寒暄片刻之后,知府便开门见山地说:“唐兄,卑职早慕你的才华,今日相会本该向唐兄讨教诗词书画之高见。谁知愚弟不才,当下正被一桩状案所苦,不知如何处理,只好先求教唐兄给以指点,以解燃眉之急。”说着,便递过状纸。

唐伯虎接过诉状,仔细地翻阅,当看到“鹤系金牌,系出御赐”之语,便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可笑至极,拿着仙鹤当金牌,厚着脸皮吓唬人,天下竟有此等无知之人。”说完,将状子放上书案,挥笔在手,当下写了判词:“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不关人事。”写完,双手递给知府大人,并补充说道:“知府大人,对待这等无理之人,只能以此法治之,不可认真处理。”

知府接过判词一看,脸上顿时露出笑容,觉得判语文词精妙,入情入理,以诙谐之笔巧妙地道出案情原委,而又让宁王府告状之人难以应对。于是,当下便驳回宁王府的诉状,了结了这桩“鹤犬官司”。

[古代民间故事]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篇2

明朝嘉靖年间,青州府有一个小伙子靠打柴卖柴为生,父亲早年去世,只和老母亲居住在山村里相依为命。小伙子叫吴生,已经二十岁了,长得高高大大,颇有几分秀气。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闲暇时整天捧着一本本书苦读。就算上山砍柴,也是先读上一阵书,常常读着读着就入了迷,忘了砍柴,等到天黑了,只能空手回去。在村里遇见了人,也是兀自低头想着书里的事,有时候想着想着就自己痴笑一下,把路人吓一跳,时间长了,村里人都叫他“憨子”。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二十岁的大小伙子,早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可是家里一贫如洗,也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母亲头发都愁白了。这天早上,看到儿子又带了书扛了扁担上山,母亲说道:“儿啊,你也不小了,别天天光知道读书,找个姑娘成家吧。”儿子慢悠悠地说道:“娘,你放心吧,儿子会给你找个好媳妇的。”看着儿子不急不慌的样子,母亲长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吴生心里早有人了,就是同村的翠儿姑娘。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吴生上山找了一处树荫坐下开始读书,翠儿姑娘从树后悄悄地钻出来,用双手蒙住他的眼睛。吴生笑道:“翠儿,别闹了,你怎么这么早就上山了?”翠儿不高兴地放下手,噘着小嘴说:“憨子,还不是来等你啊!我爹娘又要给我找婆家了,你怎么还不找媒人上门提亲?”吴生看着翠儿皱了皱眉说:“我家吃了上顿没下顿,拿不出聘礼,我怕你爹娘不同意。我卖柴好歹攒了点钱,等攒够了,就去你家提亲。”“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我都十八了,再嫁不出去,就成老姑娘了。”翠儿坐在他身边,低着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趁翠儿不注意,吴生在翠儿脸上迅速地亲了一口,说:“就这个月底吧,我一定找媒人上门提亲。”翠儿脸一下红了,用拳头在吴生身上捶了几下,轻轻地依偎在他的怀里……

可是还没等到月底,吴生就听到了翠儿要出嫁的传闻,吴生急忙托媒人上门提亲,却被赶了出来。媒人回到吴生家说道:“我一进门,翠儿爹娘就说你家穷得都揭不开锅,说什么也不会把姑娘嫁给你的。再说翠儿她爹娘已经把她许给城里李财主的儿子了,说是这个月底就成亲了。你还让我上门提亲,真是个憨子!”

吴生一下就傻愣在了那里……

月底那天,天还没亮,吴生就早早挑了一大担柴进城,这天是给衡王府送柴火的日子。到了村口正遇上翠儿迎亲的队伍,吴生看着一顶花轿把翠儿抬走了。他张张嘴想喊,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傻站在路边,看着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地从身边过去,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吴生挑着柴,哭一阵走一阵,等到了城里时已经快晌午了。衡王府管事的老张头儿老远就冲他喊:“怎么才来,快把柴挑进来。等着用呢。”吴生以前经常给衡王府送柴火,和王府管事的也都熟了。吴生急忙应答着,随着老张头儿到衡王府厨房卸下柴火。老张头儿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篇3

话说杨梅岭那地方,从前有个孩子,名叫喜儿,喜儿长得很壮实,模样儿也漂亮,眼睛生得特别有神。

长到六七岁,要开蒙读书了,喜儿也很乖很听话,每日下了课,回到家,就自个儿研墨写字做功课。

有一天,他在砚台磨了墨,正要写字儿呢,就听见娘亲喊他:“喜儿,水缸空了,你给我去拎桶水来,娘好烧饭给你吃。”

“哎,这就去!”

喜儿答应一声,放下笔,拿起水桶走了。

一路上花香草盛,喜儿来到溪边,看见两条泥鳅在水里穿来穿去,在抢一颗鸽子蛋大小的红珠子。

喜儿凑过身子去看,见那珠子红闪闪发光,十分逗人喜欢。

“真好玩,要是它是我的就好了。”喜儿越看越觉得有趣,就放下水桶,把两条泥鳅赶开,将那颗珠子捞了起来。

得到珠子,喜儿十分欢喜。他装了半桶水,一手拎着水桶,一手握着珠子,高高兴兴往家走。走到半路,一个村童见他指缝发光,就拦住他问:“哎,喜儿,你手里拿着啥东西呀?”

“一颗红珠子,刚在溪里捡的。”

“会发光耶!给我看看,行不?”

“不,不行。”

那个村童平日间很凶恶,如果珠子给了他,肯定就再也拿不回来了。喜儿踮起脚尖,把红珠子举得老高老高。可那村童哪里肯放过他?

“喂,大伙快来看哦,喜儿捡到一个宝贝珠子啦!”

他招呼了一群小孩儿,把喜儿围在正中央,一个个扑到他身上抢。

“哈哈,谁抢到喜儿的珠子献给我,我封他为‘进宝状元’!”那凶恶的村童得意地喊。

“喜儿,给我!”

“给我嘛!”

喜儿被挤在孩子堆里,动弹不得,水桶的水泼了一地——眼看着红珠子就要被抢走了,喜儿急中生智,一下子把珠子塞进嘴里。

孩子们一见,都来拧他的脸蛋,掰他的嘴巴,想把珠儿挖出来。喜儿一咬牙,“咕嘟”一声,把珠子吞进肚子去了。

“瞧,吞肚子里了,没有了!”

“真没劲,喜儿,你吞了个石头,会死掉的!”那恶村童说。

“瞎说,才不会呢!”

“不跟你玩了!”

村童们不再纠缠喜儿,一哄而散。

喜儿捡起地上的水桶,水桶里一滴水也没有了,他只得再走到溪边,打上来满满一桶水。咦,好奇怪呀,这回装了满满一桶水,拎起来怎么会这么轻?

喜儿脚步轻快,半走半跑把水提回家里,把水倒进水缸。

娘见他提了满满一桶水回来,一下子倒进水缸,心里很欣慰:“我家喜儿长力气了呢!”

“是呀,长力气了呢!”

喜儿回到书桌前,继续研墨习字。

娘见他用功写字,也就没有理他。

过了一会儿,娘从灶上端了饭菜出来,她看见了——天啊,她看见了什么呢?只见喜儿伏在桌上,面孔涨得发紫,眼睛像铜铃一样突了出来,他头上生出了丫丫叉叉两只角,嘴巴裂到耳朵边,喉咙发出“呼隆,呼隆”的声音,就像在打闷雷

“喜儿,你怎么了?”

喜儿转眼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篇4

很久很久以前,高辛帝统治天下的时候,全天下年纪最大的那个老妇人,得了一种奇怪的耳疾。

开始时,她左边的耳朵有点痒,后来就越来越痒,到最后实在痒得受不了啦!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来到皇宫,找高辛帝借一把黄金耳挖子。她用耳挖子使劲挖,使劲挖,挖得整个耳朵全肿了起来,耳朵里头发出“轰隆,轰隆”的雷鸣声。

“太可怕了。”老妇人吓得捂住脑袋蹲在地上,“我耳朵里面有一支军队,千军万马正在交战。”

“老奶奶,不要慌,”高辛帝把她扶起来,“让大夫把你的千军万马取出来吧!”

高辛帝召来全国最好的大夫,大夫把草药的汁液滴进老妇人的耳朵里,又用草药的烟熏她的耳朵,但是,那只耳朵什么动静都没有。

“你耳朵里面有个怪物。”大夫说,“必须动刀子割开肿瘤才能取出来。”

老妇人虽然害怕,但疼痛得没办法,只好答应:“好吧,割就割了。”

大夫取来天下最锋利的小刀,剖开耳朵肿胀的地方,果然,里面有一只小虫子,它看上去跟蚕茧一般大小,有眼睛有嘴巴有鼻子有尾巴,长着四条腿,虽然个头小,但看上去十分生猛。

大夫把虫子夹出来,放在一个盘瓠里——所谓盘瓠,就是用半边葫芦做的水瓢。那个怪虫蹦蹦跳跳很活泼,大夫怕它逃走,又拿来一个盘瓠把它盖住。

说来也怪,怪虫一取出,老妇人耳朵马上就不痒了,肿胀也很快消退了,老妇人感谢大夫治愈她的耳疾,又跪在地上,感谢高辛帝的恩德。

高辛帝说:“天生万物,必定有它的道理,这怪虫从你耳朵里生出来,这种出生真是稀奇古怪。我看它现在活泼可爱,不知道它将来全如何变化呢?”

老妇人说:“既然皇上喜欢它,就让它留在这里吧!”

说完,老妇人离开皇宫,回到她原来生活的村庄去了。

老妇人一走,高辛帝揭开盘瓠看那个怪虫,它已经长得跟拳头一般大,身体变成小狗的形状,身上长出五彩的皮毛。它看着高辛帝,神情很安静,样子很驯顺,好像知道他是君王,要恭敬地对待似的。

高辛帝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它,它跟小狗一样,发出响亮的“汪汪汪”的叫声。

宫女们议论纷纷,很快,皇后和公主也一起来看。高辛帝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大帝女,二女儿叫二帝女,最小的女儿叫小帝女。小帝女她天生聪明伶俐,长得像月亮一样美丽,高辛帝非常宠爱她。

话说帝女一来到盘瓠跟前,那只小狗马上从盘瓠里跳出来,一蹦就跳到她的怀里,帝女见小狗毛色五彩斑斓,性情乖巧可爱,十分喜欢它:“啊,你是从盘瓠里跳出来的,以后就叫‘盘瓠’吧!”

小狗听到自己有了名字,兴奋得跃到地上,冲着帝女摇头摆尾,又是跳又是舞。

从此,这只小狗就叫做盘瓠。

盘瓠在帝女身边长大,不到三个月,已经身长四尺,身材异常雄骏,它动作矫健敏捷,心性机警灵敏。有时候,高辛帝会带它去山野打猎,它竟然能咬死凶猛的虎豹和豺狼。

盘瓠很聪明,它能听懂人的话。帝女说:“盘瓠,我要出门啦,你给我拿双鞋子。”

盘瓠就马上会衔来鞋子。

帝女说:“要下雨啦,盘瓠,你帮我收收衣裳。”

盘瓠就会跳上晾衣架,把衣裳收回来。

帝女十分疼爱盘瓠,盘瓠也最亲近帝女,它每天跟在帝女身旁,保护着帝女,与她寸步不离。

那时候,南方有个吴戎国,吴戎国的国王叫吴将军,吴将军野蛮凶悍,经常带领军队侵犯高辛帝的边境,高辛帝曾经六次派人征讨吴戎,但都没有成功。

吴戎又要来攻城掠地了,高辛帝第七次带兵迎战。可是,他一出征就遇上大雨,被吴将军打得一败涂地。高辛帝回到皇宫,病倒在床,愁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

一天傍晚,边境传来了危急的军情,高辛帝无计可施,只好发出一道圣旨昭告天下:“不管是谁,只要能杀死吴将军,领兵打退吴戎军队,就可以娶帝女为妻,分封国土为王。”

这道圣旨一出,盘瓠马上跑出了皇宫。

七天后,它风尘仆仆跑了回来,尘土和血污把它身上的五彩毛皮完全遮盖住,使它看上去像一条土狗。那盘瓠背上驮着一个袋子,径直跑入皇宫,侍卫拦住它,但它用力撞开侍卫,一路跑到高辛帝的床前。

“啊,盘瓠,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盘瓠蹲下身,把背上的袋子呈献到皇帝面前。

高辛帝命人解开袋口,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袋子里面装的,竟然是吴将军的头颅!

就在这时,边境派信使送来捷报:“皇上,大喜啊!”

“喜从何来?”

“五天前,军营中来了一头五彩神狗,它身上披着我军的战旗,带领军队击退了吴戎敌军,在乘胜追击的时候,它以两条后腿站立,两只前爪挥刀,一刀杀死了吴将军。吴戎兵群龙无首,全军覆没,我军最后大获全胜!不过,战争一结束,那条神狗马上不见了。”

高辛帝听了战报很高兴,忧愁全消,他从病床上坐起来,他伸手招呼盘瓠过来,对信使说:“杀死吴将军,打退敌军的勇士,就是我的神犬盘瓠呀!”

高辛帝奖赏了前线的将士,又命人送来最好的肉食,赏赐给盘瓠。但是盘瓠看也不看那些肉食,它望着高辛帝,一味摇头,眼睛里流出大滴大滴的泪水。

高辛帝说:“盘瓠啊盘瓠,我知道你的心思。不是我不想遵守诺言,但你是一条狗,我不能封你为王,也不能让你跟公主成婚啊!”

盘瓠听了,立刻开口说话:“不必担心,只要把我放进后花园的金钟里,让我在金钟待七日七夜,我就会变成人。”

于是高辛帝把盘瓠带到后花园,打开金钟,把盘瓠放进金钟,吩咐侍卫:“盘瓠在金钟修炼,这七天,谁都不许去打扰它。”

一日一夜过去了,帝女去看那个金钟,侍卫对她说:“里头有汪汪的狗吠声,盘瓠不会饿了吧?”

“不会的,盘瓠它在修炼呢。”说完,帝女离去了,但她担心得睡不着觉。

三日三夜过去了,帝女去看那个金钟,侍卫说:“金钟里头有砰砰的撞击声,盘瓠不会受伤了吧?”

“不会的,盘瓠它在修炼呢。”说完,帝女离去了,但她担心得睡不着觉。

六天六夜过去了,帝女又去看金钟,侍卫说:“里面什么动静也没有,盘瓠不会死了吧?”

帝女怕盘瓠在金钟里饿死,悄悄拿来一盆肉食,趁侍卫打瞌睡,小心翼翼打开金钟。金钟打开了,里头冒出一团白云般的烟雾,等到烟雾散去,帝女看到了什么呢?只见盘瓠蜷曲着身子,在金钟里正睡得香,它的身体已经完全变成人的身体,但它的头还没有变,依然是个狗头。

因为金钟打开了,泄了气,盘瓠不能再变了。他睁开眼,打了个呵欠,走出金钟,成了一个狗头人。

高辛帝决定信守诺言,他唤来大帝女,对她说:“盘瓠杀了吴将军,打退了吴戎国的军队,为国家立了大功,你愿意嫁给他吗?”

大帝女说:“我是尊贵的帝女,怎么能嫁给一个狗头人呢?”

高辛帝又唤来二帝女,对她说:“我要把吴戎国的国土赐给盘瓠,封盘瓠为王,如果你与他结婚,你就是王后了,你愿意嫁他吗?”

二帝女摇头说:“不,人和狗是异类,怎么能通婚呢?”

高辛帝唤来帝女,对她说:“你的大姐和二姐都不愿意嫁给盘瓠,你是我最宠爱的女儿,把你嫁给一个狗头人,我很不舍得。”

帝女说:“皇帝不能失信于天下,你信守承诺,让我跟盘瓠结婚吧!”

于是,帝女跟盘瓠结了婚。

结婚后,盘瓠和帝女去了自己的封地,建立了犬戎国。盘瓠很有才能,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都很崇拜他,称他为盘瓠王。

后来,帝女生了六个儿子、六个女儿,他们跟老百姓通婚,过了一段时间,犬戎国人都有了盘瓠的血统,他们个个爱穿五色斑斓的衣裳。

犬戎国的男子身材魁梧,英勇善战,长着人的身体,狗的脑袋;女子就和一般女子一样五官齐全,她们个个都长得像仙女一样美丽。这大概因为男子像盘瓠,女子像帝女的缘故吧!

简短古代民间故事篇5

从前,有一个穷孩子叫马良的,他从小喜欢画画。可是家里穷困他连买一支笔的钱也没有,他用树枝在山坡上画;用草根蘸着河水在河边画;回到家里,就拿一块木炭在院子里画。

他常常想,如果自己能有一支画笔那该有多好呀,一个晚上马良梦到一个白胡子老人,送给他一支金光灿灿的神笔。

马良高兴地惊醒过来,原来是个梦!可他看看自己的手,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自己手里确实有一枝笔。他马上用笔画了一只鸟,鸟竟活了过来,展开翅膀飞了起来,他又画了一条鱼,鱼也活了起来,活蹦乱跳。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子里穷苦善良的人家画画,谁家缺什么,马良就给他们画什么。

邻村的一个大财主听说这件事以后,马上派人将马良抓了过去,逼他为自己画画。无论财主如何哄他、吓他,他就是不肯画。财主把他关了起来,不给他饭吃。傍晚下起了鹅毛大雪。财主从门缝里透出红色的亮光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就向门里看,马良在里面烧起了一个大火炉,边烤着火,边吃着热烘烘的饼子。这火炉和饼子都是马良用神笔画出来的。财很生气,打算把马良杀死,夺下他的神笔。这时马良攀上一架梯子,财主急忙攀上梯子去追,刚爬了两步,就摔了下来。原来,这梯子也是马良用神笔画的。财主还没爬起来,马良已骑着一匹用神笔画的骏马飞奔而去。

财主骑着马,带着人,追了上来。眼看就要追着了,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张弓、一枝箭。马良搭弓射箭,一箭射中了财主的咽喉,财主顿时气绝身亡。皇帝知道后,派人把马良抓了去。皇帝逼马良给他画株摇钱树,否则的话,就要将马良杀掉。马良挥起神笔,在一个无边的大海中央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株又高又大的摇钱树。马良又画了一只巨大的木船,皇帝带上人上了木船。马良又画了几笔风,大木船顺风而行。马良继续不停地画风,海风卷起一层层的巨浪,船被巨浪打翻了,皇帝也沉到了海底。

马良后来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人们不得而知。有人说,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和那些种地的伙伴在一起。也有人说,他到处流浪,专门给穷苦的人们画画。

本文来源:http://www.gdhonghuitai.com/content-117-166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