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诗词类作文范文十五篇

| 点击:

【www.gdhonghuitai.com--诗词鉴赏】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中国文库-教育资源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词类作文范文十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诗词类作文

蜀道难词类活用

①调朱颜:

调,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②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用作动词,原指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③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④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作状,向西。

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原文: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第二篇: 诗词类作文

《醉翁亭记》词类整理

词语解释

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好的树木。

40.秀:植物开花、结实。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洌:清醇。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列。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

63.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3]。

64.苍颜: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已而:不久。

67.阴翳: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

68.翳:遮蔽。

69.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0.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为,是。

7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虚词注解

用法:

①而:表并列

②而:表顺接

③之:结构助词,的

④而:表递进

⑤而:表递进

⑥而:表顺接

⑦而:表顺接

⑧而:表顺接

⑨而:表修饰

⑩而:【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而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而表修饰

而:表并列

而:表并列

而:表修饰

而:表顺接

而:表顺接

而:表转折

而:表转折

而:表修饰

而:表转折

以:意为“用”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酿泉为酒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4.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古今异义词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

第三篇: 诗词类作文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琵琶行 白居易赏析

2.《琵琶行》人物描写

3.《琵琶行》绝妙赏析

4.琵琶行并序原文和翻译

5.琵琶行 白居易的自称

6.琵琶行作者简介

7.白居易《琵琶行》句子解释

8.琵琶行作者介绍

9.《琵琶行》评解

10.《琵琶行》原文翻译及注释(人教版高二上册)

第四篇: 诗词类作文

【技巧提示】

1.妙用诗词,巧串素材。诗词名句,不仅能够亮化文章内容,还能巧妙地成为文章的线索。如讲述故事时,若能用一句哲理名言为线索,文章自然会脉络清晰,充满理性;在描绘景物时,用一句或多句经典诗词为线索,语言更会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这类使用素材的技巧,往往能够让文章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2.一线串珠,结构精美。一线串珠,就是指用一条线索串起一些看似零散的材料,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主题。使用时,你可以在首尾或主体部分让诗词名句多次出现,也可以让这些诗词名句独特成段,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对照与呼应。这种使用素材的技巧,既美化了语言,又亮化了结构,不失为考场作文取胜的新途径。

【素材回放】

孟郊溧上迎母

唐代诗人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中进士,做了溧阳县尉的小官。孟郊上任后,想起母亲养育自己的恩情,非常激动。原来,他早年在河南嵩山隐居,一家生计全靠母亲支撑。中年时,三次赴京应考,每次出门前老母总要亲自为他准备行装……孟郊回忆起母亲亲手为他缝制出门衣服时的情景,立即派人到家乡湖州武康,把老母接到溧阳来好好侍奉。同时他把上面这些想法,写成《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天孟郊在县衙里一面吟哦这诗,一面老是在想,武康离溧阳不远,这两天母亲应该到了。果然下午时分,他儿子急匆匆进来禀报:祖母大人坐的船,很快就要靠上河码头了。这时,孟效放心了,在《游了吟》诗题下写了“溧上迎母作”五个字,同儿子朝河码头赶去。

热用理由:随着中考命题的改革,情感类、尤其是亲情类考题的分量越来越大。而谈到亲情,大家或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佳句。在论述时若能引入这段动人的故事,文章自然会别有一番情趣。

辛弃疾: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在祖父的培养教育下,曾豪迈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并提出了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但遗憾的是,他多次遭到投降派的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宋淳熙十五年,辛弃疾与抗金派的战友陈亮,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悲愤之中,写下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热用理由:在文学的画廊里,辛弃疾豪放的词风,引领着一个时代;在历史的天空里,辛弃疾爱国的情怀,更是树起了一面丰碑。以之为题材的佳作,更是占据着每年考场佳作的前列。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辛弃疾的"丰功伟绩,想在考场上成竹在胸,或许是不行的。

【运用典范】

我·书·情

一考生

书,是从远古走来的那轮明月,诉说着尘世的悲欢离合;书,是从天涯飘过的那屡轻风,吟唱着人间的喜怒哀乐;而我,徜徉在书的多情的怀抱中,贪婪地吮吸着她所给予的生命的情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孤灯摇曳,您沧桑的面容里,刻满了担忧与不舍。

那密密的针脚,锁住了爱,也嵌入了泪,您的手是在颤抖吧!母亲啊,千年之后,您缝制的这件衣衫,依然温暖着天涯游子的心。只可惜,寸草虽有心,又怎报得三春暖阳!细读这首《游子吟》,被这最平凡的爱深深打动,母亲那苍苍白发浮现于眼前,不觉泪已两行。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想当初,你横枪跃马,驰骋疆场,英姿飒飒,战功赫赫!你,曾带五百人闯进敌人几万将士的军营,擒拿叛徒;你,也曾力排众议,进谏忠言,赤胆忠心日月可鉴!然而,一再被罢官的命运,让你连功成身退的机会都没有。你不得不赋闲在家,醉酒后挑灯看剑,睡梦中沙场点兵,但你满腔报国志半分未减,只可惜你生不逢时啊!而今,锦绣中华,盛世空前,我辈定将发愤图强,大展宏图!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我把这句诗送与你。终其一生,你离亲离家,最后又不得不离开最爱的人和那个肮脏的世界,在忧愁中魂归西天。纵使大观园里花红柳绿,景色旖旎,而你的心中却只有秋色,“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你虽寄人篱下,却不愿违心屈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那一番超脱世俗的清灵,那一股洁身自好的傲气,让我肃然起敬!

掩卷,那轮月,那缕风,那一份份至纯至美的情,已悄然渗透于我的血液之中,我知道,我的人生该怎样描绘,我该用怎样的情愫来面对这世界!

简评

1.妙引诗句,结构精美。好的线索,能让文章收到下笔引人的效果。本文精选三位历史人物的三句经典诗词,并以之独立成段,作为线索自然铺开,思路巧妙,语言出彩。

2.以点带画,材料充实。文章以诗词带出材料,三则材料各有千秋。第一个片段侧重细节刻画,以情感人,第二个片段则句式整齐,豪情满怀;第三个片段借诗论人,语调哀婉。驾驭材料的能力如此之高明,阅卷老师不给高分也不行!

第五篇: 诗词类作文

明月生于何处?

海上,因为海上生明月。

是谁生了明月?

青天,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天的老公是谁?

碧海,因为碧海青天夜夜心。

青天和碧海的日子过得如何?

艰难,因为天涯芳草有归路,碧海青天更艰难。

青天是否做过“二奶”?

是的,因为少年包青天。

青天活了多久?

至少千百年,因为问一问青天,爱恨千百年。

明月是否被限制过人身自由?

有,因为秦时明月汉时关。

明月在此期间寄送了什么物品?

相思,因为明月千里寄相思。

明月在此期间收到了什么物品?

愁心,因为我寄愁心与明月。

明月恢复人身自由后找我了吗?

根本就没有找我,因为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六篇: 诗词类作文

古诗词类的座右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友如作画须求淡,邻有淳风不攘鸡。

5、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6、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7、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8、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能成多大。

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10、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11、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2、时时好心,是时时好日。

13、你目前拥有的,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这为何不现在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14、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15、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6、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17、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永不败。

18、能付出爱心是福,能消除烦恼是慧。

19、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南京防腐木。

20、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1、南京防腐木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22、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3、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4、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25、小窗莫听黄鹂语,踏破荆花满院飞。

26、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27、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28、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29、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30、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31、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32、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33、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34、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35、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是善待自己。

3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7、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38、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3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40、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41、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42、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4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44、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45、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46、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47、学佛是学做人。佛法,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48、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49、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50、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51、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52、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5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4、“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55、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56、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7、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58、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59、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60、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61、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62、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63、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64、人之所以痛苦,南京防腐木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5、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66、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67、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68、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是圣人。

69、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0、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7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2、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73、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74、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75、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76、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77、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78、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7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8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81、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82、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8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84、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85、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86、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87、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88、嫉妒别人,仇视异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89、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90、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南京防腐木。

91、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92、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93、“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94、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95、诽别人,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96、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97、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98、平生最爱鱼无舌,游遍江湖少是非。

9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100、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1、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02、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103、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10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105、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10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08、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09、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跟。

110、谎言似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111、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第七篇: 诗词类作文

诗词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在诗词中畅想诗意生活――诗词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技巧提示】

1.妙用诗词,巧串素材。诗词名句,不仅能够亮化文章内容,还能巧妙地成为文章的线索。如讲述故事时,若能用一句哲理名言为线索,文章自然会脉络清晰,充满理性;在描绘景物时,用一句或多句经典诗词为线索,语言更会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这类使用素材的技巧,往往能够让文章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2.一线串珠,结构精美。一线串珠,就是指用一条线索串起一些看似零散的材料,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主题。使用时,你可以在首尾或主体部分让诗词名句多次出现,也可以让这些诗词名句独特成段,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对照与呼应。这种使用素材的技巧,既美化了语言,又亮化了结构,不失为考场作文取胜的新途径。

【素材回放】

孟郊溧上迎母

唐代诗人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中进士,做了溧阳县尉的小官。孟郊上任后,想起母亲养育自己的恩情,非常激动。原来,他早年在河南嵩山隐居,一家生计全靠母亲支撑。中年时,三次赴京应考,每次出门前老母总要亲自为他准备行装……孟郊回忆起母亲亲手为他缝制出门衣服时的情景,立即派人到家乡湖州武康,把老母接到溧阳来好好侍奉。同时他把上面这些想法,写成《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天孟郊在县衙里一面吟哦这诗,一面老是在想,武康离溧阳不远,这两天母亲应该到了。果然下午时分,他儿子急匆匆进来禀报:祖母大人坐的船,很快就要靠上河码头了。这时,孟效放心了,在《游了吟》诗题下写了“溧上迎母作”五个字,同儿子朝河码头赶去。

热用理由:随着中考命题的改革,情感类、尤其是亲情类考题的分量越来越大。而谈到亲情,大家或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佳句。在论述时若能引入这段动人的故事,文章自然会别有一番情趣。

辛弃疾: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在祖父的培养教育下,曾豪迈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并提出了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但遗憾的是,他多次遭到投降派的"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宋淳熙十五年,辛弃疾与抗金派的战友陈亮,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悲愤之中,写下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热用理由:在文学的画廊里,辛弃疾豪放的词风,引领着一个时代;在历史的天空里,辛弃疾爱国的情怀,更是树起了一面丰碑。以之为题材的佳作,更是占据着每年考场佳作的前列。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辛弃疾的丰功伟绩,想在考场上成竹在胸,或许是不行的。

【运用典范】

我・书・情

一考生

书,是从远古走来的那轮明月,诉说着尘世的悲欢离合;书,是从天涯飘过的那屡轻风,吟唱着人间的喜怒哀乐;而我,徜徉在书的多情的怀抱中,贪婪地吮吸着她所给予的生命的情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孤灯摇曳,您沧桑的面容里,刻满了担忧与不舍。

那密密的针脚,锁住了爱,也嵌入了泪,您的手是在颤抖吧!母亲啊,千年之后,您缝制的这件衣衫,依然温暖着天涯游子的心。只可惜,寸草虽有心,又怎报得三春暖阳!细读这首《游子吟》,被这最平凡的爱深深打动,母亲那苍苍白发浮现于眼前,不觉泪已两行。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想当初,你横枪跃马,驰骋疆场,英姿飒飒,战功赫赫!你,曾带五百人闯进敌人几万将士的军营,擒拿叛徒;你,也曾力排众议,进谏忠言,赤胆忠心日月可鉴!然而,一再被罢官的命运,让你连功成身退的机会都没有。你不得不赋闲在家,醉酒后挑灯看剑,睡梦中沙场点兵,但你满腔报国志半分未减,只可惜你生不逢时啊!而今,锦绣中华,盛世空前,我辈定将发愤图强,大展宏图!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我把这句诗送与你。终其一生,你离亲离家,最后又不得不离开最爱的人和那个肮脏的世界,在忧愁中魂归西天。纵使大观园里花红柳绿,景色旖旎,而你的心中却只有秋色,“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你虽寄人篱下,却不愿违心屈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那一番超脱世俗的清灵,那一股洁身自好的傲气,让我肃然起敬!

……

掩卷,那轮月,那缕风,那一份份至纯至美的情,已悄然渗透于我的血液之中,我知道,我的人生该怎样描绘,我该用怎样的情愫来面对这世界!

简评

1.妙引诗句,结构精美。好的线索,能让文章收到下笔引人的效果。本文精选三位历史人物的三句经典诗词,并以之独立成段,作为线索自然铺开,思路巧妙,语言出彩。

2.以点带画,材料充实。文章以诗词带出材料,三则材料各有千秋。第一个片段侧重细节刻画,以情感人,第二个片段则句式整齐,豪情满怀;第三个片段借诗论人,语调哀婉。驾驭材料的能力如此之高明,阅卷老师不给高分也不行!

第八篇: 诗词类作文

一、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三、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四、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五、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七、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八、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九、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十、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十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十二、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十四、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十五、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十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十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十八、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十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二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二十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二十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二十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二十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二十五、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二十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二十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二十八、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二十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三十、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三十一、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三十二、 玩物丧志。(《书经》)

三十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三十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三十五、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三十六、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三十七、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三十八、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三十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四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四十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四十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四十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四十四、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四十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四十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四十七、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四十八、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四十九、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五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五十一、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五十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五十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五十四、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五十五、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五十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五十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五十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五十九、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六十、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六十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六十二、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第九篇: 诗词类作文

兰亭集序词类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1:群贤毕至

贤,本是形容词,意为贤能、贤惠,而在此句中的意思是“贤能的人,贤才”,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2:少长咸集

少、长,本义分别为“年纪轻”“年纪大”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释为“年纪小的人”和“年纪大的人”,作名词用。

例3:死生亦大矣

大,本义为形容词,而在此句中可译为“大事”,作名词用。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本义为“顶点、尽头”,是形容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穷尽”,作动词用。

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齐彭殇为妄作

齐,本义为“整齐”,是形容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认为……是等同的”,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映带左右

带,原意作“带子”讲,是名词,而在此句中活用为动词,作“环绕”讲,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2:一觞一咏

觞,本义为“酒杯”,在此句中解释为“喝酒”,是动词。

五、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足以极视听之娱

视、听,原来都是作动词用,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视觉和听觉”,可以引申为“眼睛和耳朵”,是名词。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1: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本义为“流动”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释为“使……漂浮”,属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2:所以游目骋怀

游、骋,本义分别为“游动”和“跑”,而在此句中解释为“使……舒展”和“使……开畅”,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七、数词的意动用法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是数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认为……是一样的”,属于数词的意动用法。

该文虽短,但其词类活用的现象却较多,我们在阅读该文时一定要好好把握。

第十篇: 诗词类作文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词类活用详解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上宴》)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 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 王。(《屈原列传》)

——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大概这个洞越往里去,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少。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拿尽了他们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部收入。

(3)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担心在他们那里有伏兵。

(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献蛇回来便能享用那田地上出产的东西,以度过我的一生。

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活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

——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乘坚策肥,履丝 缟。(《论贵粟疏》)

——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表时间、处所以外的其他名词,也能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②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人们都可以像对待奴仆那样使唤他们。

③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 箕畚运于渤之尾。(《愚公移山》)

—用箕 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 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

—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游黄山记》)

—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 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⑥ 座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翻译时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词结构。

⑦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耽误了时间,按照法律都要砍头。

⑧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按照情理,我本应该自杀。

⑨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按照道义,我本不应杀人。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所依据的道理,翻译时可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上介词“按”、“依据”等,使之成为介词结构。

(4)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泉水。

③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

(5)时间名词作状语

①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跑到沛公的军营。

②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致走向灭亡。

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早晨辞别父母走了,晚上住在黄河边上。

5.使动用法

在文言中,动宾结构有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即动词不是支配宾语,而是含有“致使”的意思,使宾语成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种用法叫使动用法。例如: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

例(1),“负秦”是“使秦负(承担)”的意思;

例(2)“富民”是“使民富”的意思。

常见的使动用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您要同情我并且让我活下去吗?

②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项伯曾经杀了人,(按罪当死),我使他活下来。

③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终于在朝堂上召见了蔺相如,;礼节完毕后让他回了赵国。

④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现在把钟罄放到水中,即使是刮大风,起大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声响。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性态。

①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② 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诸侯会聚订立盟约,从而图谋使秦国的力量弱下来。

③ 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君子应该使他的衣服和帽子端正。

④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

—(他)想保存这只蟋蟀来发财,使它的价钱升高。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从语义上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与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略有不同,它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想让孙膑做将。

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让他在那里做王。

③ 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不让无功的人做官。

6.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如何,或把宾语看成什么。例如: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1)“智其子”意思是“认为他的儿子聪明”;

例(2)“美我”意思是“认为我美”。

常见的意动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它后面的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①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是平常人都觉得这样是羞耻的。

②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成名因为它小,认为它不好。

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巫师、乐师和各种工匠,不认为互相学习是可耻的。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后面的词语当作宾语,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县里的人觉得他(仲永)很奇特,渐渐地把他父亲当作宾客。

② 吾从而师之。(《师说》)

—我跟从(他), 以他为老师。

③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

—我和您在江上打鱼,在沙洲上砍柴,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 当作朋友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 无以(没有......用来)

有所(有.....的) 无所(没有......的)

比及(等到......的时候) 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 何如(怎么样)

如......休(把......怎么样) 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 一何(何等、多么)

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 不亦......乎(不是......吗)

得无......乎(难道......吗) 孰与、孰若(跟......相......)

何......为(为什么......呢)

第十一篇: 诗词类作文

疑问代词作动词 问女何所思.“何”,是什么.

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策”,登记.

愿为市鞍马. “市”,买.

动词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为跑 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为只,副词 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闻: 今义:用鼻子闻 古义:听到

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为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

木兰当户织 户:古义为门 人家、门第.

雌兔眼迷离 迷离:古义为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策勋十二转 十二:古义为虚数多 今义数词,十二.

旦辞爷娘去 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一地到另一地

第十二篇: 诗词类作文

疑问代词作动词 问女何所思.“何”,是什么.

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策”,登记.

愿为市鞍马. “市”,买.

动词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为跑 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为只,副词 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闻: 今义:用鼻子闻 古义:听到

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为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

木兰当户织 户:古义为门 人家、门第.

雌兔眼迷离 迷离:古义为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策勋十二转 十二:古义为虚数多 今义数词,十二.

旦辞爷娘去 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一地到另一地

木兰诗 / 木兰辞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十三篇: 诗词类作文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相关成语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解释: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磨刀霍霍]

解释: 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第十四篇: 诗词类作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向往”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加高”“加长”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译为“为……而死”。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返回。

拓展阅读: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第十五篇: 诗词类作文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文言现象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 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ù 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 文言翻译 cháng 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1)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相当于“于”

1.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1)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 古义:腿脚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 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 。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本文来源:http://www.gdhonghuitai.com/content-55-165927-1.html